【記者王懷文/台北報導】
由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辦理「青年壯遊臺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鼓勵青年自主規劃多面向的壯遊企劃,開拓視野、培養自主學習及團隊合作能力,同時又能探索臺灣在地文化特色。這項計畫自即日起開始徵件至今(111)年3月18日,2人以上即可自組團隊,進行壯遊提案。歡迎高中職在學學生報名「扎根種子組」,18至35歲青年報名「圓夢青年組」,入選可獲實踐獎金,並參加年度成果徵選。
青年發展署表示,榮獲110年度「銀獎」及「影片佳作獎」的「文化食習生」團隊,由來自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原住民文化產業與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族專班的劉子熙、楓慧良、張羊真、余冠真、方雅特、謝享唐、全崇勳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的陸家賢組成。團隊成員來自泰雅族、阿美族、賽夏族、賽德克族、布農族、魯凱族、排灣族等不同部落,他們以食物來學習不同原住民族群的智慧,並以「咀嚼文化且消化,而後內化為自己在文化道路上的每一步力量」為目標,展開為期10日的「東方食起」之旅。
青年發展署指出,跨越臺九線及臺十一線,團隊從臺東建和部落掀起對月桃葉及浪花蟹新滋味的體驗,接著前往延平鄉鸞山部落的森林文化博物館認識布農族的世界,再到東河鄉都蘭部落及富岡里巴沙哇力部落,尋找阿美族的野菜食材;最後前往蘭嶼,以身心靈同步感受海島食物的鮮甜,從體驗製作及採集食材的過程認識當地文化。
青年發展署強調,「食物的味道來自於人的溫度」,凝聚了團隊在學習各部落飲食文化上的熱點,深刻體會文化必須親身經歷。拿起行囊,青年們跨出自己的部落,屈膝彎身,聆聽山林和土地的奧秘,不單只限於文本上的紙上談兵。「嚐一口文化的滋味」,透過五感的記憶,更能感受文化的溫度與存在的價值,進而啟發團隊持續傳遞旅途中獲得的感動與共食共享的概念。
青年發展署說明,「食習」並不是只有吃喝玩樂,而是在細細品嚐文化記憶,這場特別的旅程讓團員們從「在自己的土地上開自己的花」這句震撼團隊內心的話語,重新認識文化的節奏、色彩與溫度,將感動化為行動,逐漸在人生的道路上綻放自己的生命之花。
成員們也將在部落中挖掘食物及採集的過程與食材族語認識的豐富心得整理成影片與手札,持續推動文化餐桌的活動,串聯起部落的味道,創造社區與部落族群對話的機會,期望能將旅途中吸收的養分回饋給部落與更多青年共感,鼓勵更多原住民族青年走向自我文化認同的道路,親身感受部落文化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