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未分類我方如何因應中共軍事威脅 學者專家:國軍防衛要立基於「不期望外軍支援」、民兵的價值極為有限

我方如何因應中共軍事威脅 學者專家:國軍防衛要立基於「不期望外軍支援」、民兵的價值極為有限

【記者王懷文/台北報導】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今(十七)日召開「我方如何因應中共軍事威脅座談會,與會學者專家認為面對共軍的威脅,國軍要立基於「不期望外軍支援」的前提,強化防衛能力,訓練不足的民兵則缺乏價值。前國防部長楊念祖表示,中共對台動武有許多重要因素,包括戰場環境、戰略態勢及中美軍力等。中共不會輕啟戰端,但也不避戰,反而是「慎戰」以免失控。當前習近平及共軍的目標,應該是藉由提高戰備及實彈演訓來達到能戰、速戰及政治目標;至於國軍的因應作為仍缺少軍事戰略及國家安全戰略的指導,這是應加強的部分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羅慶生博士指出,在當前美、中競爭的大結構下,無論中共兩岸政策如何變化,台海發生戰爭的機率都將較以往升高。國軍防衛作戰構想應該要立基於「不期望外軍支援」與「不期望與外軍聯合作戰」二大前提;因為即便美國現在的政府給予防衛承諾,也不意味未來台海戰爭發生時的美國政府會堅守承諾。因此無論外部環境如何樂觀,國軍的防衛作戰都要拒絕依賴外部支援的虛幻期待,堅定獨立作戰的決心。

羅慶生說在共軍擁有龐大的數量優勢與攻勢主動權的情況下,台海防衛作戰構想是「防衛式嚇阻」,也就是以強化國軍防衛能力,增加攻擊軍挫敗機率或重大損失的不可預測性,嚇阻中共軍事冒險。但國軍目前防衛作戰構想在依據「制空、制海、反登陸」的程序進行戰術安排時,卻在「反登陸」的階段後缺乏明確指導,被質疑是否反登陸失敗就投降?羅慶生認為在「反登陸」的階段後,不能依賴表面上人數眾多、卻缺乏訓練的民兵;因為屆時打游擊戰的民兵在面對擁有高科技偵蒐裝備的攻擊軍時,將無所遁形;以往城鎮游擊戰有「敵明我暗」的優勢,但現在已完全顛倒過來。

羅慶生認為國軍防衛作戰構想可以在「反登陸」之後加上「地面防衛」一項,由國軍編組專業部隊執行不對稱作戰,增加攻擊軍攻佔台灣的不可預測性而形成嚇阻。同時為解決台灣地面防衛缺乏縱深的先天劣勢,應考慮「東部決戰」思維,增加東部走廊的重要性,依託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固守。攻擊軍如果從西部登陸就必須越過中央山脈,如果從東部登陸就要背對太平洋,將較西部決戰能形成更可信的嚇阻力。

中華亞太安全治理學會資深研究員廖天威指出,當前我國的國防政策與現況,面臨下列問題:第一,這幾年來我國的國防與軍事戰略,主觀成分居多,可操作性甚低,「重層嚇阻」在當前現況下並不可行;第二,忽視人員素質的提升與軍隊紀律的貫徹;第三,多年來的國防體制改革,造成政策的「不連續性」;第四,後備體制與動員能力的問題仍有待解決。

廖天威建議:第一,國軍目前的「重層嚇阻」應修正為「適度嚇阻」;第二,根據以往的估算,國軍總員額要達到25萬才能滿足防衛作戰需求,因此總兵力不應該再裁減;第三,部隊訓練方面,國軍任務應強化「守土有責」的防衛概念;陸軍以「本土防衛」為主,海、空軍以「耐受第一擊」及「有能力還擊」為優先;第四,後備動員方面,應切實檢討後備動員施訓流程、密度與施教課程,結合實況,並且要認清未經充分訓練的民兵,其戰力不能期待;第五,兵役制度方面則走回「徵兵制」沒有空間,「全募兵制」現況亦不可能,只有「徵募併行」與強化志願役部隊戰力。

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舒孝煌分析,目前美國軍力其實不足以應付二場主要衝突,且美國日益受到來自俄羅斯與中共等主要對手的挑戰,恐怖分子也仍持續破壞區域穩定,就連COVID19疫情也影響部隊運作,導致美軍演習規模縮減、資源被挪用於支持應付疫情,對美軍的戰備造成影響。

舒孝煌指出,若只對比美國與中共的軍力,美國目前仍具優勢。以海軍為例,雖然船艦數量上,美國海軍少於共軍,但美國海軍艦艇總噸位數超過共軍達一倍;在航空母艦及配屬的航空聯隊方面,美國海軍也遠超過共軍。不過美國必須關注全球局勢;例如近期烏克蘭情勢緊張,導致美國增派艦艇、J-STAR戰場指揮機、戰機、轟炸機與地面部隊等進駐歐洲,不過尚無印太區域的部隊被調往歐洲,但已引起區域各國對印太地區美軍兵力是否足以應付中共的質疑。

舒孝煌說,中共雖嘗試在科技等領域超越、或至少和美國能平起平坐;然而在許多領域中共仍落後美國,且難以超越。例如在人工智慧方面,中共應用領域已十分廣泛,但仍落後美國,且人才多在美國,也是中共發展AI產業致命傷。但要密切關注的是,中共建設「智能化」部隊不遺餘力,而這些項目都來發展如雷達干擾、脆弱性模糊等,用於對抗美國聯合作戰概念的核心技術,破解美國的C4ISR能力。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