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文琦
媒體報導,日昨針對民進黨立委羅美玲質詢表示,有僑生表示畢業後想要「留台工作」成為生力軍,卻因現行的評點制限制,「雇主營業額、資本額不足」而無法受僱,未來是否能放寬條件?對此,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徐佳青則回應,已與勞動部溝通盼能移除相關評點制的門檻云云。
據悉,為延攬專業人才及彌補部分產業缺工狀況,勞動部於2014年建立了「僑外生留臺工作評點新制」,評點標準包括學歷、薪資、工作經驗、華語語文能力等。此外,根據勞動部統計至2021年結束,透過「評點配額機制」留台工作之僑外生累積達26039人次。不過,有僑生陳情指出,因現行評點制限制「雇主營業額與資本額不足」而無法被受僱。
坦白說,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所言,已與勞動部溝通希望移除評點制門檻,以便僑生能變成自由身分的「大方向」當然正確。然而,之所以會有「僑外生留臺工作評點新制、評點配額機制」,當初肯定是要保障「勞資雙方」各自享有的合法權益、避免勞資糾紛,一來,「僑外生留臺工作評點新制」係希望僑生具有一定合乎僱主要求的「學養與工作能力」。
二來,「評點配額機制」中雇主方的營業額與資本額,也肯定是期望不要讓資訊相對不對稱且弱勢的海外僑生們,能有一定合法收入的「保障」。換言之,初始制度規劃應有「接地氣」,果若此番需要「與時俱進」的移除門檻,僑委會與勞動部毋寧應注意「細膩配套」的及時補位才是。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作者為政治評論家、親民黨發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