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安撫民營企業對於「國進民退」的憂慮,大陸於5月20日實施《民營經濟促進法》,強調保護民企;沒想到實施不過1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又於26日印發去年6月11日由中共深改委通過的《關於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意見》,強調堅持和加強中共黨對所有企業的領導。
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共同富裕」的主張下,「國進民退」成為近10多年大陸民企最關心的趨勢;據大陸「21經濟網」報導,大陸上市民企經營權易主變成國企的家數,2018年有16家、2019年34家、2020年有40家;2019年經營權易主的上市民企中,6成變成國企;2020年經營權易手的上市民企,51.95%變成國企。
對於國資收購民企一事,時任大陸副總理劉鶴曾於2018年10月19日透過新華社等官媒澄清,社會上所謂「國進民退」的議論是片面的,也是錯誤的,並指國有資本入股民營企業是件好事,不存在「國進民退」。
而統計數字卻證明「國進民退」現象確實存在,大陸長江商學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05至2023年,大陸民企整體債務融資規模從2005年約9兆元人民幣(下同)提高到2023年的70.8兆元,年均成長12.1%,但占整體社會融資規模比重卻從33%墜落到18.7%,少了將近一半。顯示民企融資增長主要還是民企家數增加,融資還是難。
據上海金融數據平台「企業預警通」統計,2024年大陸民企境內發債超過5000億元,但在信用債市場占比僅2.9%,創下2009年以來新低,2025年2月比重續降至2.3%。萬得統計亦指出,截至2024年,大陸科創債累計發行額中,央企及國企加總占比97.81%,廣義民企(含公眾與集體企業,不含外資企業)僅1.93%。民企還是借不到錢。
2020年10月,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在上海公開批評大陸銀行系統後,他旗下的螞蟻集團上市被擱淺;接著,中共開始加強整頓民企,範圍遍及網路應用平臺等重要領域,一時間,大陸民企人心惶惶。
最後還是因為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相繼爆發,導致大陸民間投資面臨1978年經濟改革以來最大的挑戰;為了爭取民間投資,時隔6年多,習近平才又在今年2月17日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展現對民企的支持。隨後,大陸就5月20日實施《民營經濟促進法》,強調保障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
沒想到《民營經濟法》實施不過1週的時間,中辦、國辦卻於26日印發去年通過的《關於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意見》,強調要加強中共黨對所有企業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