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專欄】川普關稅風暴:中國大陸談判首勝的戰略解碼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2025年,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發動全球關稅戰,試圖重塑美國主導的貿易秩序。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限法》,川普對全球實施相互關稅,對中國大陸的關稅一度飆升至145%,引發激烈報復與市場動盪。中國大陸以精準反擊與多元策略扭轉局勢。5月12日,瑞士中美談判達成協議,美國對中國大陸追加關稅從145%降至30%,中國大陸則從125%降至10%,顯示美國策略受挫。本文剖析川普關稅衝擊的背景、中國大陸的應對、美國的困境,及對全球貿易格局的影響,揭示中國大陸如何在首輪交鋒勝出。

關稅戰的失算與美國痛點

4月2日,川普宣布對中國大陸施加34%關稅,連同此前20%追加關稅,總計54%。十天內,美國對中國大陸進口關稅升至145%,中國大陸回以125%報復關稅。川普旨在縮減1兆美元的美國貿易逆差並振興製造業,但市場動盪加劇,4月6日美國股市蒸發5兆美元市值,顯示投資者疑慮。

美國對中國大陸產品依賴嚴重:90%以上的微波爐、LED照明,80%的智慧型手機與電扇,70%的電腦、亞馬遜商品,50%的馬桶來自中國大陸。關稅推高價格,預計6月起,這些產品價格翻倍,引發美國家電搶購潮,中國大陸製電視供不應求。2018-2019年川普首任期顯示,92%的關稅成本轉嫁美國消費者,此次高關稅將重創民眾。

川普仰賴關稅單一武器,試圖迫使對手讓步,卻忽略美國經濟脆弱性。美國3兆美元進口額占全球13%,遠超中國大陸的2.5兆美元與德國的1兆美元,但出口低於進口,導致貿易逆差獨大 。中國大陸則以多維策略精準反擊,暴露川普政策的短視。

中國大陸的韌性與反擊

自2018-2019年貿易戰,中國大陸降低對美依賴,美國對其GDP進口比重從9%降至6%。2021年《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生效後,中國大陸與東協、非洲、中南美貿易成長,2025年4月對東協出口成長超20%。美國大豆關稅提高後,中國大陸轉向巴西進口,2024年國內穀物產量達7億噸,創歷史新高。能源方面,中國大陸從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LNG)占比從2021年的11%降至2024年的6%,轉向俄羅斯、卡達、沙烏地阿拉伯的穩定供應。

中國大陸高科技突破鞏固優勢。華為據稱開發2奈米半導體,傳統半導體全球市占率超30%。人工智慧應用DeepSeek超越ChatGPT,電動車電池主導全球,全固態電池進入量產,無人機市占率達70%。這些進展削弱美國技術封鎖,增強產業反制能力。

中國大陸利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影響力布局外交。4月中旬,習近平訪問東協三國(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鞏固關係,擴大迴避出口。與西班牙總理佩德羅·桑切斯(Pedro Sánchez)會晤,探索與歐盟合作。透過「一帶一路」,中國大陸對非洲與中南美投資增加,構築反美網路。

中國大陸另握服務貿易籌碼。2024年對美服務進口550億美元,逆差320億美元,涵蓋法律、會計、諮詢費用與留學學費。中國大陸限制好萊塢電影上映,留學生轉向英國,顯示對美服務逆差的潛在壓力。

美國的孤立與妥協

川普的全球相互關稅引發不滿,馬達加斯加被課47%關稅,激起國際反感。中國大陸聯合受影響國家,形成對美包圍網。美國試圖以234億美元收購長江集團120餘港口資產,並考慮巴拿馬駐軍,卻因中國大陸介入受阻,顯示影響力受限。中國大陸推進祕魯查卡伊港(Chancay Port)與巴西阿蘇港(Porto do Açu)的貨運鐵路,縮短南美至亞洲航程從35天至25天,削弱美國對中南美的控制。

高關稅負面效應迫使川普調整。2022年在華美國企業銷售與在美中國大陸企業的差額達4,905億美元,超當年3,800億美元貿易逆差,顯示美國企業對中國大陸市場依賴。企業遊說下,5月12日瑞士協議將美國追加關稅降至30%,中國大陸降至10%。但鐵鋼、鋁關稅倍增至50%,電動車關稅達125%,緊張未解。

美國國內通膨與衰退風險加劇,影響川普支持率。關稅推高消費品價格,企業因零件成本上升受創。中期選舉臨近,川普妥協顯示關稅戰策略失效。

全球貿易裂變與新秩序

關稅戰加速中國大陸與東協整合。東協憑低關稅(柬埔寨49%、越南46%降至10%)吸引投資,中國大陸對東協貿易轉移加劇。東協投資環境優勢料將持續吸引全球資本。

川普的「非自由」貿易協定削弱世界貿易組織(WTO)。若美國退出,市場主義國家失衡,中國大陸等非市場經濟體影響力擴大。日本推《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但歐洲政局不穩,英、法、德極右勢力抬頭,難填美國真空。

美國試圖重塑內需核心的貿易結構,推高財政收入,但財政部長貝森特(Keith Bessent)警告,需轉換財政路線以確保持續性,可能容忍美元貶值。亞洲或轉向內需驅動,中國大陸「雙循環」與東協內需擴張,預示貿易多極化。亞洲需協商經濟多元化,應對不確定性。

川普關稅戰首輪,中國大陸憑經濟韌性、技術優勢與外交布局,成功抵禦壓力,贏得談判勝利。美國因失誤與內部壓力妥協,顯示全球影響力衰退。關稅戰效應持續發酵,貿易格局迎多極化。中國大陸崛起與東協機遇勾勒新秩序,但挑戰與不確定性如影隨形。國際社會需在動盪中尋求平衡,邁向穩定經濟未來。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梅花新聞網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