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寧默/台灣政治大學博士生
馬斯克的「效率部」(DOGE)運用AI技術檢查美國政府部門的財務,導致美國對外援助資流被密集披露,許多花費令人震驚引發熱議。無獨有偶,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Aleksandar Vučić)在接受該國PINK電視台採訪表示:外部勢力為了推翻塞政權,十年來已花費30億歐元。
武契奇雖稱他早有心理準備,但統計數據還是遠超想像。據此,這位總統認為外部力量正用各種方式試圖顛覆塞爾維亞政權,不過效果不及預期。正因如此他們才需要以「革命」的方式開展運動,利用闖入公家機構、逮捕、暗殺等手段,試圖引發流血衝突,進而實施他們的陰謀。
訪談公佈引起外界嘩然,不僅是因為外部勢力花費高昂,更帶出了區域小國如何自存的問題。塞爾維亞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盡力與歐盟、俄羅斯和中國保持友好關係,但遭受來自美國和歐盟的壓力,武契奇也被指責為巴爾幹版普丁?塞爾維亞的處境顯示小國外交似乎只有抗衡與扈從兩種模式。
塞爾維亞內政常受外在勢力干涉
塞國地處巴爾幹交通要衝,地緣位置重要,地緣政治、外交立場和科索沃問題,導致塞時常遭受外部力量干涉。近年來被干涉的頻率和程度有上升趨勢,全面覆蓋多重領域。政治方面塞爾維亞多次面對衝擊,2022年4月塞總統選舉後反對派組織大規模抗議要求總統下台,2023年12月塞爾維亞提前舉行大選,抗議人士衝擊政府機關。經濟部分,2024年12月美國宣佈制裁塞爾維亞石油工業公司,打擊塞俄之間的密切關係;同年8月首都貝爾格萊德爆發遊行反對鋰礦開採,抗議者被指係為歐美扶植。
科索沃是塞爾維亞的核心利益之一,即使科索沃已「高度自治」,塞國仍未放棄宣誓其主權;科索沃境內民族混居、塞族散居,科當局時常與境內塞族發生衝突。2023年5月,北約駐科索沃部隊與該地塞族發生衝突,美歐施壓要求塞爾維亞保持克制。塞爾維亞和俄羅斯、中國保持友好關係,引發西方不滿,俄烏衝突期間歐美多次要求塞國加入對俄制裁遭拒絕。2019年塞爾維亞採購中國FK-3忠誠防空導彈系統,2024年採購紅旗-17AE近程防空系統,引來歐美施壓,塞爾維亞對紅旗-17AE的採購成為美國制裁塞爾維亞石油公司導火索。
一年12個月有7個月在遊行抗議
塞爾維亞的處境讓塞爾維亞總統成為世界上最難做的總統之一。塞國內部反對派層出不窮,武契奇稱塞爾維亞每年12個月時間裡,7個月都在遊行抗議,並非危言聳聽。但經歷多年「鍛煉」塞爾維亞應對「顏色革命」經驗豐富值得參考。
首先,塞國強化國際安全合作,提前預警危機。例如俄羅斯安全部門曾提供信息,以應對2023年12月的抗議浪潮;其次,武契奇利用規則穩定局勢,例如提前舉行議會選舉;再次,與塞爾維亞前進黨(SNS)達成廣泛的執政聯盟,包容不同政治力量與其他黨派合作,吸收異見人士。
在外交和內政領域,塞爾維亞亦練就一套生存法則,即內政外交政策較靈活。塞爾維亞一則以嚴、一則以鬆,例如非核心問題上對歐美讓步,但核心利益上寸步不讓,整體張弛有度。例如2023年5月由於大規模槍擊事件導致社會抗議,武契奇主動辭去黨主席而穩定局面;2024年11月又因諾維薩德火車站頂棚坍塌,引發反對派大規模抗議,總理武切維奇(Vucevic)下台以緩解輿論壓力。此外,塞爾維亞前任總理布納比奇(Brnabic)具有留英美背景,是公開的同性戀人士,此舉受到歐美社會的歡迎,但並非意味著塞爾維亞同意同性戀。
目前,塞爾維亞國內11月以來的抗議活動仍在持續,川普上台為塞外交帶來改變的契機,但只要沒有放棄獨立自主的外交道路,塞爾維亞將繼續在大國夾縫中,積累生存智慧。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