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警公布4月份打詐儀錶板 推動警銀  阻詐金鐘罩

一 70

【民眾網編輯方笙楠基隆報導】基隆市警察局5月21日舉辦「打詐儀錶板」記者會,公布基隆市114年4月份詐欺案件受理情形,共計236件,財損金額達新臺幣6,831萬元。「打詐儀錶板」提供即時詐騙數據資訊,包含案件數、財損情形、詐騙手法及防範措施,並透過實際案例說明,希望有效提升市民防詐意識,降低受害風險,將防詐觀念深植市民心中。

二 16

記者會由局長林信雄親自主持,說明4月份詐欺案件與3月份比較,案件數增加6%、財損金額增加5%。其中詐騙案類以假投資詐騙為首(占16.2%)、其次為網路購物詐騙(占13.7%)與假買家騙賣家詐騙(占12%)。就財損金額分析,假投資詐騙造成的損失仍居首位,約占整體財損五成。若以行政區來看,七堵區為案件發生數最高地區(每萬人發生9件),而仁愛區則為財損最嚴重地區(每萬人財損新臺幣573萬元),顯示詐騙犯罪已對市民財產安全造成重大威脅。

三 9

為強化市民警覺,記者會現場也分享近期發生的實際案例。A先生在網路上看見實物福利補助申請訊息,因而聯繫詐騙集團假冒的基金會專員,對方謊稱須提供金融帳戶以完成補助程序。A先生信以為真,依指示於2月26日晚間將其銀行帳戶的金融卡與存摺,透過超商交貨便寄出。不久後,A先生接獲銀行通知帳戶遭警示,原帳戶中新臺幣70,877元的存款只剩下95元,其餘資金已遭詐團盜領,總損失達新臺幣70,782元。A先生驚覺受騙後立即報案,警方也藉此案例提醒民眾,任何要求寄送金融卡或存摺的訊息皆為詐騙話術,切勿輕信陌生訊息或未經查證的補助或借貸資訊。

四 6

其次,經警方統計114年1至4月間警銀聯手成功攔阻詐騙案件88件,攔阻金額達7,178萬餘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成長105%與127%,展現警銀聯防機制已顯著成效。惟警方發現部分民眾短期內重複前往同一金融機構提(匯)款的情形屢見不鮮,且經警政署所提供疑似遭詐騙潛在被害人名單實地查訪結果,竟仍有高達38%民眾知遭詐但不報案,故基隆市警察局於5月20日邀集轄內中華郵政等16間金融機構召開金融機構協調會議中,提出「高關懷保護對象」名單制度構想,將提供建構白名單(攔阻成功)、紅名單(攔阻失敗)及潛在被害人名單予轄內金融機構,針對民眾往來之同一金融機構內部參考,協助行員辨識異常臨櫃交易行為,即時啟動關懷提問流程,此一機制猶如打造一道「阻詐金鐘罩」,警方與金融機構透過即時通報、資訊共享及教育訓練,形成跨部門聯防網絡,攜手築起防詐的銅牆鐵壁,共同守護民眾財產安全。

1747811346243

警方呼籲,詐騙手法推陳出新,民眾應提高警覺,若有任何疑慮,應立即撥打「165」反詐騙專線、「110」報案專線或至派出所尋求警方協助。

1747811346874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