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ISO專欄】味見未來〈從搜尋到被選擇:AI 時代的品牌生存法則〉

文/VAISO

S 94896493 2
圖片來源:AI生成

你還記得每天打開 Yahoo 奇摩首頁的日子嗎?我們曾經習慣自己翻找新聞、星座,或是美食排行榜,像逛資訊百貨一樣。後來進入 Google 時代,只要輸入關鍵字,就能找到成千上萬個選項。那是一個「誰聲音大、誰曝光多」的年代,品牌靠 SEO、內容行銷、廣告投放搶佔版面,只要有人搜尋「健康料理推薦」,你就希望自己能排在前面。

但現在的 ChatGPT,不再給你十個連結,而是直接給你一個答案。你問:「最近腸胃不舒服,有推薦的即食料理嗎?」它回:「這款用南瓜、胡蘿蔔和無添加高湯製成的舒胃濃湯很適合。」不是資訊變多,而是選項被收斂。從搜尋到推薦,從選擇到信任,我們開始把決定權交給 AI。

在這個新時代,消費者不再只是找產品,而是描述需求:「我想找適合晚上吃、不脹氣的低熱量粉絲。」AI 不只理解產品特性,更開始讀懂人的語境。這時候品牌該問的,不是「我要下什麼關鍵字」,而是「我是否已經在 AI 的推薦名單裡?」

這套邏輯不只適用於品牌,更直接落實在每一個單品上。當消費者說出具體需求時,AI 回答的往往不是哪個品牌,而是哪一款產品符合條件、脈絡清楚、值得信任。你真正販售的,從來不是品牌名稱,而是那個能被選中的具體解答。

你是否留下了能被理解的數位足跡?網站有沒有清楚標示成分、用途、適用對象?你的商品是否在 Dcard 或 Google Maps 上出現過真實體驗?是否曾在媒體、健康 App、或專家口中被提及?AI 要的不是聲量,而是脈絡與可信度。

品牌之間的競爭,也從搜尋排名的角力,轉向「能不能出現在正確場景中被選中」。今天用戶問 Siri:「推薦適合帶去野餐的便當」,或對 ChatGPT 說:「我想找一款舒壓甜點,熱量不要太高」,你的產品會不會是它說出的那個答案?

要做到這一點,品牌必須從「被看到」,轉向「被理解、被引用、被選擇」。不是「我有在網路上」,而是「我在模型裡有定義、有脈絡、有可信度」。

AI 並不是神,但它正成為新的入口、新的顧問、新的推薦者。人們已經習慣問它該買什麼、吃什麼、選什麼,這也意味著品牌與產品的發聲方式,必須重新調整。

VAISO 相信,未來真正有影響力的品牌與產品,不是聲音最大的那一個,而是最能被理解的那一個。在資訊越來越多、選項越來越少的時代,能否進入 AI 的語境裡,才是被選中的關鍵。

 

作者簡介/VAISO

金牛座 O 型。結構控制狂,卻相信彈性才是未來的答案。最近希望身為顯示者的天賦角色,能在產業裡發動影響,串連協作之網。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