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未分類《藝窺究竟》精彩呈現美感教學特色與在地連結

《藝窺究竟》精彩呈現美感教學特色與在地連結

【記者王懷文/台北報導】
教育部(二十六)日指出,「生活是經驗、練習是體驗、成長是實踐」,教育部與公共電視合作推出《藝窺究竟》第二季節目,拍攝跨足全臺灣城市、鄉間及離島,呈現各級學校以多元的方式傳達生活美感,從老舊校舍改造、免費的二手樂器提供、師資培育,到學校課程中的表演藝術應用、傳統藝術課程,都能看到美感教育在校園發酵、扎根的面貌。

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第二期五年計畫(108-112年),以「美感即生活」為核心理念,建構「支持體系」、「人才培育」「課程活動」、「學習環境」4大推動策略,從課程到生活,將美感教育的議題帶進各級教育階段,經由幼兒藝術教育啟蒙、青年散播美感經驗種子,進而至家庭成員的美學素養提升;同時營造兼顧自然環境、在地文化、學校需求及整體視覺美感之校園。

「藝窺究竟」第二季節目除持續紀錄第一季關注的「藝術教育貢獻獎」得獎人卓越事蹟、故事外,更拓展視角,將「幼兒園美感教育扎根」、「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偏鄉藝術美感育苗」、「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及「教育部樂器銀行」等計畫融入節目,讓藝術教育的內容更廣闊,處處看見各級學校老師的用心。

第1集〈選擇美得有感〉於高雄市前鎮區前鎮高級中學拍攝,任教該校將近17年的蔡孟恬老師參與「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發展「基本設計」選修課程,透過分組上課的方式,讓同學們學習如何透過分工合作解決設計任務中所碰到的困難,也藉由色彩運用練習、質感物件蒐集、日常物品選擇等單元,刺激同學們開啟五感體驗,思考如何更有美感。

第2集〈學校是我們的ㄨˇ台〉於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幼兒園拍攝,透過「幼兒園美感教育扎根計畫」邀請專家進入校園,運用戲劇美感策略為幼兒園帶來源源不絕的創意。園長呂瀅瀅分享她的理念:「我們希望在孩子的課程中有很多覺察,能夠觀察這個世界的美好,不只創作,還要有感受回應這個環境,讓這個美感素養在生命當中滋長。」幼兒園以百變的戲劇教學,引導孩子的思考與訓練專注能力;影片中會看到孩子們化身為動物園裡的老虎,穿越時空隧道,在遊樂場盡情玩耍;種菜時間,老師透過繪本的帶動,讓孩子們先理解種子發芽的過程,飾演一顆一顆即將發芽的種子,找到觀察種子的樂趣;午睡時間則引導孩子們演出需要時間破繭而出的毛毛蟲,沉澱自我並安靜下來。校外教學時,則透過集體排練和戲劇融入,讓孩子了解嘉義在地的中央噴水池的歷史與特色,每位老師都能依據現場的情境,創造出不同的劇本讓孩子們發揮。

第3集〈斜槓的校園生活〉於苗栗縣信義國民小學拍攝,該校參與「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校長鍾瑞蓉分享:「美感的課程可以跨品德、跨語文、跨閱讀,是一門真正的斜槓課程。」學校推廣跨域課程,將學習的場域向外延伸,認識在地的蘆竹湳古厝,進行校外踏查前,先用圖像及文字方式去了解當地文化,而孩子從過程中認識了社區的百年古厝、百年柑仔店等,並透過紙黏土創作,將百年古厝用手工的方式呈現,藉由學校美感課程的主軸,橫跨不同領域的方向,讓孩子也能感受到斜槓的校園生活。

即將於5月播出的〈我的手上有彩虹〉,由臺北市士林區士東國民小學參與「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以打通使用率極高的兩間美勞教室,創造共用空間,並利用玻璃隔間滑門,為教室帶來不同的空間樣貌,同時解決隔音與視線問題;並在簡化空間色彩,減低視覺疲憊感的同時,將色光作為工具,讓教室空間成為課程教學的教材。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