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懷文/台北報導】
進入後疫情時代,二0二二教育基金會年會恢復實體舉辦,於(七)日在福華國際文教會館進行;今年更突破三百多人參與,展現教育基金會的串聯力量。從二00三年開始,教育基金會年會在教育部指導之下,每年以自發性的服務精神,匯集全國教育事務基金會參與,共同探討社會重要議題,相互交流學習,為彼此激勵成長的重要的平台。本屆年會由籌備會總召鄭福田文教基金會帶領,三十多家基金會與民間團體擔任委員協助執行。為呼應普世價值與國家政策,今年年會以「淨零好生活,永續新教育」為主題,並透過「永續」與「實踐」兩大主軸,由「主題演講」與「教育創新短講」方式,為面臨氣候變遷與暖化危機的地球,提出多元、創意、有效的行動方案,共同為二0五0年的淨零排放目標盡份心力。
年會開幕儀式,由教育部潘文忠部長親臨致意,並頒獎表揚學習圈圈長;終身教育司李毓娟司長也蒞臨出席。依據大會「淨零的生活轉型」發想,邀請邱祈榮教授與柯金源導演進行主題演講,分享如何使用創新的思維與教育方式來面對淨零挑戰。
教育部氣候變遷調適人才培育推動辦公室計畫主持人/臺灣大學森林系暨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邱祈榮博士,以「淨零新思維與教育創新,以氣候變遷及愛樹教育為例」為演講主題,從他長年耕耘的領域,分析造林減碳的實際效益。尤其在校校有樹的狀態下,鼓勵大家充分運用身邊既有資源,由師長帶著孩子從事公民科學調查,測量紀錄樹木的固碳數字,讓改變既有感又看得見,同時培養愛樹態度,傳遞護樹知識,落實校園淨零創新教育。
長期致力於紀實攝影與環境保育的柯金源導演,演講主題為「看見我們的島嶼新境界」。從他多年紀錄的珍貴影像中,讓大家看見島嶼的自然生命力與台灣四十年的環境變遷。如何在有限的土地、水源、能源條件下,有效運用這些資源並尋找新的代替方式,將是跨世代的共同挑戰。柯導演同時透過代表性案例,分享如何從學校教育與公民行動中,建立翻轉力量。
本次年會同時安排五場創新短講,邀請各環境保育專家,由不同面向提出淨零解方。國際氣候發展智庫趙恭岳執行長分享主題為「以社區為本的氣候變遷調適」,探討如何在氣候變遷之下,由下而上做在地調適。主婦聯盟基金會吳碧霜執行長由主題「永續生活綠食育」,傳遞如何以食農教育做淨零綠生活的社會實踐。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陳惠萍理事長看見本島的太陽光電面臨「在地不使用、民眾不參與」的問題,提出「人人共享永續能源:實踐「以人為本」的淨零轉型」解方。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種樹總監/蒙古自然無限基金會程禮怡執行長,說明如何由植樹行動來「為地球降溫,播下永續種子」。
活動現場同時設置五個環保攤位,傳遞SDGs精神理念,並以各式零廢手作工作坊,教導民眾如何運用創意,將常見的廢棄物,如鋁罐、棉線頭、咖啡豆袋等,轉變成實用的生活小物,展現各式淨零解方。本次活動也呼應淨零主題,全程採用數位工具,以無紙化方式進行報到與呈現講座內容;福華國際文教會館首次於餐具與餐點安排上做調整,捨棄使用一次性的塑膠免洗餐具與瓶裝水,為淨零做好示範。
一個人力量很小,一群人就能成就更多目標。身負使命的基金會與各民間團體透過每年的教育基金會年會,匯集各方知識與力量,將創意新思維融合教育行動,帶入社會每個角落。透過此次基金會年會,期望更多夥伴加入,共同實踐淨零目標,共創人與環境共生共榮的永續好生活。